关于散文作文汇编五篇
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,大家都写过作文,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,作文是由文字组成,经过人的思想考虑,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。那要怎么写好作文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散文作文5篇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在校园中,美好的事情确实不计其数,最美好的事就是同学帮助了我。
记得那天,我在教室里学习。“叮铃铃,叮铃铃……”,下课铃响了。我想:这是第四节课了,应该去买饭吃了。我掏掏衣兜,咦?钱呢?为什么没有,难道是我忘记带了吗?
我心急如焚,刚好被同桌看到了。她觉得不对劲,便问我:“你怎么了?为什么还不去买饭?”我说:“我……我……我的钱忘记带了,所以就不能买饭了。”“我可以借你一些钱买饭吃!”她毫不犹豫地回答。然后,她借给我了一元钱。
我拿着一元钱,心里感觉有一些愧疚。我突然想起来:她今天好像只带来一元五角,她好想还要买五角钱的笔记本。这样的话她可以吃饱吗?这钱本来就不是我的,怎能让她吃不饱呢?
我拿着一元钱,把一元钱递给了她。她疑惑不解,脸上充满茫然与疑惑。她说:“你不是去买饭吗?怎么又把钱还给我了呢?”我说:“这钱你不是还要买饭和笔记本的吗,你平时都是吃两个馒头的。”“但是你也不能饿着。”她说完后立刻把钱递给了我。我十分感动,于是,我又还给她五角钱。她也同意了。
虽然我和她一人吃了一个馒头,但是我们都不觉得饥饿。那时,我感到了久违的幸福,也感到了美好。也许,这才是真正的美好,美好的事依然陪伴在每人的身边。顿时,教室变得温暖了。同学变得美好了。
校园中的美好,桩桩件件令我历历在目,这件事难道不美好吗?
世界上最美的地方是不需要我们去寻找的,其实我们偶尔向路边一看那反而是最美的景象。
每次回家都会经过那条熟悉的小道,有时眼睛一瞥就会看见那一排排桃树下,长着一簇簇不知名的黄色小花。它们大多会被大家忽略,而我也对这不起眼的花感到嫌弃。我时常闲来无事就习惯蹲在桃树下把这些不起眼的花拔了,看着一地的花瓣还觉得桃树下挺干净的。
等到我下次在注意到它时,它又长出了嫩芽开出了黄色的小花朵。我渐渐的发现这行为根本阻止不了它的生长,它总是乘别人不注意时拼命地生长,每一次拔掉没隔几周就又长出来了。渐渐地我对它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。
有一次我惊奇的发现了它那顽强的生命力,它不畏惧任何磨难,只为一个劲的往上生长,它虽然是那么的渺小,有时甚至可以将它忽略,确深深的震撼了我,让我对新事物有了新的认识。它已不在是我以前我心目中那个令我嫌弃的小花,它为自己赋予了一种美——精神美,让我不得不为它的生命力而佩服。
这些花因为外表不是那么的美丽,经常长在偏僻的地方,所以经常会被人们所忽略。但它的精神却不是我们所能忽略的。当我们观赏那些被人呵护长大的美丽风景时,不妨低头看看那生长在路边那一簇簇野花,要不是有它们的存在,为这里点缀,哪会有这么美丽的风景啊。
这一次的新发现让我重新收获了一个新观念,带给我一个新起点,它从原来我对它们的嫌弃转变到后来我对它的钦佩。其实看事物的好与坏,美与丑不能只一味的注重于外表而因此忽略了它的内在美。我们也常常会肤浅的看到那坏的丑的,从来不仔细想想它的作用与优点。
野花用它的坚强告诉我们,最美的不仅仅是你看到的也有你没看到的一面,那些看不到的一面正是被我们所忽略的,但是它们却用顽强的生命力证明了自己。
世界上不是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。是这些野花带给了我新的认识,也带给我一个新起点。
做人,千万不要太故作,切忌去迎合,莫要太夸张,一定要沉着,遇事莫慌张。
衣着华丽,再怎么流行,但不符合自身,都得不到衷心的赞赏。一定要衣装得体,令人欣赏。
作文,不要过多的注重词藻华丽,一定要有内容,切忌千篇一律,立求标新立意。
语言华美,是能吸引眼球但不走心,得不到读者的认同,再怎么作、怎么写,都获不到读者的共识。
人的外衣可以换,但人却改不了。
词藻犹如人的外衣,人就是文章的核心。这件不好,可以换,直至满意为止,可是人要是不行,再怎么粉饰,终究逃不了观众雪亮的眼睛。
着衣要讲究得体,作文要求符实。
可以想象,实质不好,越用漂亮的外衣粉饰,越达不到想象的效果,反而落差更使人唾弃。作文夸夸其谈,不求务实,让人读罢感到虚拟,深感痛惜。
做人要有内涵,作文要有中心。
人无内涵不搭衣,文无中心不达意。没有内涵的人出口便让人惋惜了一身的好皮囊,没有中心的文章一读便使人感到浪费了别人的好时光!
人无信而不立,文无例而不实。
做人没有诚信,谁敢信任你?作文章没有事例,谁又能认为这具有说服力?所以,做人是要讲究诚信的,写文章要拿事实的东西来作证。
穿衣裸露有尺,文章含蓄有度。
穿衣裸露得有分寸,该露的地方露,该收的地方收,才能给人的印象深刻,让人一见倾心。写文章切忌言语的深浅程度,把握好尺度,不要让人一读就是轻浮的印象,该含蓄的地方一定要含蓄,该清晰之处不要惜笔墨。
人忌溜须拍马,文怕刻意迎合。
做人一旦溜须拍马,让人感到此人就是一个马屁精,欺下瞒上的家伙。写文章一旦是为了迎合一些人的口味,那么所写的东西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呢?
做人要实在,作文要现实。
一个不实在的人,试问有谁愿和他(她)交往?恐怕都远避之而唯恐不及吧!做文章脱离了实际,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印象,是不是让人觉得有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?难道不让人怀疑这文章的真实性?
做人其实就是在作文章,二者相通,人做的怎么样,文章就做的怎么样,由人看文章,错不了,由文章识人,也假不了。
是时某年春晚。你陪我熬夜,纵然带着倦意。
没有炮竹声的黑暗有些清冷,你向双手哈着气,两颊被寒夜的抚摸触得通红,电热器火红的光从白色暗淡的架子里投射出来,你面目模糊。苍老的皱纹层层叠叠,宛若葱茏大树无言的年轮。你很瘦,骨头里都是顽固。颧骨突出、眼皮耷拉着,看不清眸是清晰抑或浑浊,但我猜想那定然是清澈明晰的。
彼时我对春晚还抱着偌大的兴趣,觉得那是每年不可不看的唯一一场大型节目。电视中舞台上的人们嘻嘻闹闹地唱着跳着,说着演着,每一个另外的人生故事就此从言语间滑过,只是陌生。
我不大记得那天晚上我贪吃了多少东西,只依稀想起金色包装纸的黑色巧克力和一杯由温热变凉的白开水。你不时起身倒水,偶尔让我少吃点。
过年了,大街小巷上到处弥漫着一股浓浓的、属于中国人的节日味道。这味道是大街上红红的灯笼映照,是商场内人声鼎沸的喧哗喧嚣,是广场上人气的聚合集散,更是回旋在每一个中国人心头一声声遥远的呼唤……
很多节日我们可以不过,很多日子我们悠闲地走过,唯独这过年,我们过得很认真,过得很在意,也过得很传统。为什么?因为这“年”,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,融入我们的生命,融入我们的遗传基因,一代一代,血脉相传,无法改变也无法改造。因为这“年”,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,成为华夏民族维系血缘的标志。不管你在天南还是地北,不管你在大洋彼岸还是此岸,也不管你身处东方还是西方,到了这个日子,你的心跳一定会加快,你的血流一定会加速,你的生命原动力一定会保持旺盛的状态。因为过年这情结,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植入你的生命,你的生命基因早已完成了这种个体与整体的衔接。于是,你会变得欢欣鼓舞起来。你会到商店离去购物消费,你会打电话向远方的亲人问候……
近年来,有学者研究指出:全球华人在过年前的`死亡率最低,可见过年对于我们中国人生命的重大意义!
虽然说,近年来,随着欧风美雨的渐进,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交融,随着对外开放步子的加快,洋节日也跟着大肆入侵,情人节、狂欢节、圣诞节,一个个堂而皇之地成为新新人类解放灵魂的最好理由,酒吧痛饮,迪厅劲舞,彻夜狂欢,成了这种亚文化景观式的载体。情人节玫瑰花暴涨,圣诞节歌舞厅爆满,圣诞花、圣诞树热销抢手,圣诞老人满街招摇。但是,就大众心理而言,还是这传统的春节过得最正规,最有声有色,最有滋有味,最像一个节日。过年合家团圆吃年夜饭,过年看央视春晚,过年放烟花鞭炮,过年的气氛祥祥和和、热热闹闹,过年的色彩一片红红火火、喜气洋洋。年前年后,商店里人气旺盛,马路上人头攒动,大家见面,双手抱拳,一声恭喜发财,一句身体健康,再加上中国人十二生肖轮回,每个生肖都可以找出几句吉利的贺词,马年是“万马奔腾”、“马到成功”;羊年是“洋洋得意”、“发洋财”,彼此听得喜滋滋,笑得乐呵呵。今年是龙年,大家见面,少不得来一句:龙马精神,龙飞凤舞,龙腾虎跃……
从古人的送年神祈丰收,到今日的合家团圆,平安是福,宗教性的祭祀成分没有了,人伦式的欢聚味道浓厚了。近年来从港台那里流行过来一句“家和万事兴”,更为过年营造出一种喜气洋洋、国泰民安、平安祈福的氛围。
本来嘛,国家昌盛了,民生才能滋润!
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完。郑重其事的年如约而至,又在喧闹声,鞭炮声中匆忙掠过。待安静下来,品一下年的味道,竟无法道出,自己都有点诧异了。是不是感觉有些迟钝了?要不然就是渐老的征兆?什么时候开始的,失却了对新年的祈盼和喜悦,取而代之的是感叹和伤感,甚至还夹杂着一丝恐惧。追问自己,年轻的心态到哪里去了?也许什么也无法遮掩住岁月的脚步,莫名的惆怅在某一时刻会从心底窜出来。嗅觉,味觉都会失灵。
过年的人群中该是有我的吧,却似乎自己又是一个陪客,陪父母以敬孝;陪孩子以尽责,满脸的笑意,满心的欢喜都是给他们的吗?又似乎不全是,要不然怎么会心安理得的忙碌着,累着。或许只有在一个寂静的地方,一个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的方,只一瞬间的神经触动,会觉得快乐是他们的,我什么也没有……在一个不适合的时间,不适合的环境,品不出味道。
每年过年,我总会随老公,孩子们回乡下陪公公婆婆过年。农村的春节总是伴随着各种繁文缛节和林林总总的讲究,中原民俗在这里不但继承而且已发扬光大了。自己不受约束的个性从心里不情愿顺从,特别是大年初一的大拜年,初一一大早,全村年龄不太大,辈分不算高的所有成年人(我和老公在此行列)会挨家挨户拜年,给长辈问安,给孩子添岁(出门时压岁钱是要备好的),家长里短,柴米油盐也是要讲的,全村三,四十户人家,等全部拜完,天已近黑。尽管每到一家都会有烟茶果子招待,也耐不住肚子还是咕咕叫了,脚也走的酸痛。踩着积雪,顶着寒风,心里有一千个不愿,嘴上是不会说了,已不似那些年孩子气了。会对自己默默说,一年就这么一次,忍着吧。有时候,容忍也是一种成熟,一种涵养,一种最无私的爱。
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忍的感觉,这种感觉和年的氛围是不搭调的。其实也是有让人情感自然宣泄的时候,当村里90多岁的老太太很慈爱地望着我,叫出我名字的时候;当村里大嫂用粗糙的大手拉我上炕的时候。自己心里不是有一种温暖在流淌吗?为什么要用“忍”呢?感觉自己很可笑,告诉自己,既要学会享受一个人的安静,也应该融入那种热闹和喜悦。
年的味道,已无法清晰地道出,或喜,或忧;或甜,或涩……或者是五味杂陈,自己已然不能分辨得很清,已不似儿时的单纯,不似年少时的清爽,静下心来仔细的品,各种滋味会一起涌上心头。
年亦然是新年,味道已被时间发酵,只有自己才能品出最真实的味道吧!无法分享,收藏也好……
一月的日子似乎过的慵懒。
阴天,又给予我们太多的安详。那几片云彩构成的天气现象,让我们脱离了那每晚必报又不一定准确的天气预报,只是单纯的做我们自己,想我们自己的事情,忆我们自己的思绪。
下午,阴天,暖色的窗帘,和一个暂住在回忆里的人。
这样的昏暗,这样的宁静,让我突然间感受到除夕夜前的那个下午,我的心情。也许是我过于感性,回忆总能一次又一次的在我的心海中泛起涟漪,甚至波涛汹涌。此时的我,正在细细品味那种涟漪的味道。
我记得在除夕夜的下午,我是照例要睡觉的,原因大家也都明了——为了那一年一次的盛会。而小时顽皮的我总是兴奋地不能入眠。我躲在被窝里,听着家中大伙忙前忙后的声响,依稀听到电视中欢快的音色和旋律,这足以让一个孩子的世界变得兴高采烈,甚至是迷恋。我想周公在那个下午不可能找到我了,我索性起身,趴在窗台上看街上来往的人群。天色渐渐的暗了些,那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冬日的寒风中穿梭,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,在一年又一年之间穿梭。街上早已有心急的小孩子放起了鞭炮,那一地的红色碎屑和那淡淡的火药味告诉我们,又是一年啊。人们走在旧与新交汇的城市,那大包小卷仿佛是对走在旧与新交汇的生命一种犒赏,一种馈赠。也许人们在想着他们这一年的点点滴滴,也许干脆什么也不想,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地——家,他们身上散发着同样的一种气质,那就是幸福。
天色完全暗了,各家各户都亮起了灯,许多家还挂出了红灯笼,大大小小,却又是一样的喜庆。我特别喜欢红灯笼,没有什么原因,只是单纯的喜欢,可能在我的心中,点亮了他们就有了希望,有了那种幸福的感觉。街上的人少了,那一家家的灯火多了,夜晚便在那群星闪耀中生辉。那为了生活疲于奔命的社会生产力,在这一天终于暂时靠在一个叫家的港湾,因为一个叫“年”的节日聚集在一起,真正的只做他们自己,还一个生命的本质属性,让他们找到生活,真正的生活。有些时候仔细想想,也许只有过年有些人才可以回家看看白发苍苍的父母,有些人才可以真真正正享受一个假期,更重要的是,过年让我们找到了幸福的滋味。
直到家中的厨房成了战略要地,我拉上窗帘,期待着这一个除夕。那是一种家的温暖,在我心中,烹调着幸福。
文档为doc格式
最新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