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精品】优秀节日作文三篇
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,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,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。那么,怎么去写作文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节日作文3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从小到大,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节日;这些节日在充满喜气和祝福的欢歌笑语中,慢慢地渗透和影响着我和我们对文化的理解,对历史的传承。
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,节日需要的氛围和来历都有一个共同点:有故事作为节日背景,有庆祝(祭祀)作为节日的形式,有积极向上或人生价值或经验总结的深层次理论基础,最主要的是有很多人对节日的追捧、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。
每一个节日都是一个故事,只是这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以前,现在,以后。“遍插茱萸少一人”倾诉了对于家人的思念,对于羁旅在外的无奈和孤身一人的悲凉;“清明时节雨纷纷”的真实写照不仅仅是赞叹春光无限的明媚,还是对家国安定的高度浓缩,没有国家安定,哪来和谐幸福的“杏花村”?
自然,每个时代的节日都是大同小异的,而每个时代文人笔下的节日却是属于文人自己的;寒食节屈原为了国家,毅然投身汨罗江、北宋文豪东坡先生的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不正是当年还有如今远离故土的游子对家乡和家人的`思念和祝福吗?至少,我自己每个月圆之夜,都会对月相邀,自吟此句。
中国人对于祝福、美满、团圆、爱情、丰收、怀旧、爱国、博学等精神情感,所追求的境界是很高的,在不能让所有人都体会到这种精神境界的情况下,节日是一个最好的载体。春节是家里的年夜饭?是门前的烟花爆竹?是房屋内外的焕然一新?对!就是这样;但同时也是对一年的总结,对丰收的庆祝,对辛勤的犒劳,对“偷得浮生半月闲”的真实写照。
不仅仅是春节,传统的中国节日都是有其更深处的意义所在的,只是节日本身并不要求所有人都理解。这些节日是一个国家的、一个民族的,因为节日所呈现出来的内涵是契合民族文化的;同时这些节日(传统节日)还是属于个人,无论过节的目的是放松、庆祝……节日就是属于独立个人自己的,只是有时候这种半文人方式的节日感受不被察觉。
不知道为什么,好像越来越不会过节了!懂得民族文化,理解节日的内涵,每个节日都是属于你自己的。过了一个又一个节日,以后的任务就是文化的传承和内涵的理解。
今天中秋,我在过属于我一个人的节日,而且在我看来:每个节日都是我一个人的,也是所有人的。
今天是清明节,为了拜祭祖先,我跟爸爸妈妈回到老家,一路上阳光灿烂,春风暖暖,可是爸爸似乎不怎么开心,我也就不敢太那么乐呵。小心翼翼地跟爸妈后面走,突然爸爸问我:“聪聪,知道清明节由来吗?”我摇摇头,爸爸给我讲开了:
古代时候,人们就认为,清明节即起始于节气。汉代刘安所《淮南子》称:“春分后加十五日指乙则清明风至。”这清明风至之时正值阳春三月,故有“三月节”之称。后来,《岁时百问》一书曾做解释:“万物生长此时,皆清洁而明净,故谓之清明。”显而易见,清明节是因它所处时令,在光照、气温、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。后来,皇帝为了纪念忠臣介子,把这天叫做寒食节(也就是今天清明节)。久而久之,清明节就成为了拜祭祖先日子,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……
说话间,不知不觉就到了爷爷奶奶墓地前,墓地坐落在一片开满油菜花田地里。背面是高高土坡,土坡旁边有一条清澈见底小河,河岸上一排垂杨柳随春风轻舞,偶尔有几只小鸟忽一下飞走又忽一下飞来,给寂静墓地带来一丝活力……
来到墓旁,只见整个墓地杂草丛生,一块石头碑上刻爷爷奶奶名字、出生及其逝世时间,我算了一下,爷爷与奶奶年纪轻轻地就去世了,听爸爸讲爷爷奶奶都是十分勤劳善良农民,舍不得吃,舍不得穿,节约来钱都供给爸爸念书,自己有病了也舍不得看,当爸爸刚刚参加工作,日子刚刚好起来,本该享福了,却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……看到眼前景象,我心情也变得沉闷起来,难怪杜牧在诗中说“路上行人欲断魂”,爸爸跟妈妈不声不响地拔墓上野草,我也默默地拔……虽然我没有见过爷爷奶奶,但是两行思念伤心泪水还是不争气流了下来……
杂草清理干净了,爸爸点上了纸钱,红红火焰映红了爸爸脸,爸爸凝视一张张寄托哀思纸钱在火中发黄,卷起,变灰……脸颊上流下了不知是泪水还是汗珠。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给爷爷奶奶磕了三个头,心里暗暗发誓:一定要给爷爷奶奶争气,不让他们辛劳白费……
今年清明时节虽然没有雨纷纷,但是路上行人一样欲断魂。
正值三月,柳絮纷飞,小雨绵绵里,清明时节便来了。想起雨水里饱满的草莓,屋里想起黑瓦,白烟,青团;深山里想起密密的草叶遮住的大坟,和跳跃的火;想起稻草下的棉菜。与清明的绿结得太多了,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。
到了清明这一天,清晨早早地就起了床,赶往老家的大堂。大堂里的酒席,是外公兄弟留人轮流操办的。老人们翻着日历数着日期,提前购好了肉和海鮮,菜则在家后院的田中收来。一大家子百十号人,聚在大厅里,热热闹闹的,我们小孩子站在大堂里,怯怯地叫着面生的叔叔阿姨,只等着快快上山扫墓。
除了操办酒席的亲戚,其余的人都带着镰刀斧头上了山。因为是乡下,每个坟几乎占了小半面的山,翠绿之中呈现出一片惨白。但这景象在那时的我是乐土,腋窝里夹一根树枝,跳上打坟,假装迎着敌人沖锋陷阵,最后站到了大坟上,自觉有一种侠客的气派。坟下的大人们有在忙着叠纸钱的,有忙着点烛上贡品的,烧了纸钱,那贡品就立即端下来给大家分了吃。这时的我也顾不上侠客的清高,丢了树枝和几个伙伴下坟抢食。往往嘴里嚼着一块花生糖,手上已经麻利地剥好了龙眼。吃过后要放鞭炮,才由大人领着下了山,口
袋里更是多了ー张十元零花钱一一打了鞭炮,小孩都能领到“赏钱"。
但我的意趣并不在于吃贡品、爬坟墓或分钱。最好是回了大堂,拎着篮子摘鼠曲草去。鼠曲草用家乡话说叫做“棉菜”,小小的,摸上去,毛茸茸的。棉菜能用来做青团,我们总高兴摘棉菜。大堂院后的二爷早就为我们备好了篮子,打发我们上他的草莓地去摘棉菜去。“下过雨,棉菜长得好着哩!”二爷笑道,也请我们尝尝田里新出的草莓。我们一哄地出了门,跑进草莓地,争先恐后地摘起棉菜。要说最好的棉菜,一定是稻草下的那些。稻草下泥土湿润,温度正好,一掀开,数十棵水灵灵的棉菜直挺挺地立着,我忙不迭地掐断草茎,拾起装进子,生怕有人抢了这可爱的棉菜。我们都不多言语,在草莓叶中
挑拣,累了,就摘颗草莓吃,但不敢贪多,若是让大人知道,是要骂的。至饭点,常能拾个小半篮。我们像交税一样把棉菜交给二爷,请他为我们做青团。这样的青团,沁人心脾,似是整个春天都融化在里面了。
清明过后,亲成们又离了家乡,各自投入自己的生活。小时不懂离乡的伤感,只觉得清明时节和过年一般有趣。直到自己也离了家乡,オ发现,坐在石阶边数棉菜的时间都是那么奢侈。田地荒芜,人去楼空,剩下的只有绵绵细雨令我回味了。那伤感,是回忆,亦是思乡…
文档为doc格式
最新推荐